找到相关内容536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悟之探索

    除了从比较客观的物理学角度之外,还有主观的认知心理学、文化心理学等面向,包括客观的认识与主观的投射,有无相生,真假参半,虚实相随,实际上是很复杂。有一个现代的电脑术语--虚拟实境(Virtual 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84553618.html
  • 唯识学——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

    世界里,那种清淡的欢愉就会渐渐失去。  在社会生活中,许多的美与丑、好与恶、是与非,可以说,基本上都是人心的投射。我们容易看到,自己亦可以觉察到,一个心情愉快的人,看世界的感觉,仿佛无处不美,岁月仿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0753817.html
  • 当生命陷落时:与逆境共处智慧(2)

    难的是听到人家说我们对外排斥些什么东西,就是在排斥自己内心的什么东西;排斥自己内心的什么东西,投射到外界就排斥什么东西。然而事情的确是这样的。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没用而放弃自己,就会觉得别人也没用而放弃了...。这份误解因为太古老了,所以我们已经看不到它了。方法就是从当下对自己的慈悲出发,了解自己的处境是可以扭转的,我们总是陷在紧抓不放和固化事物的模式中,我们一再引发相同的反应,我们就这样投射出我们的世界,...

    比丘尼佩玛·丘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4754458.html
  • 禅定瑜伽论

    记忆、联想亦停止活动,心意已获得若干程度之自主矣。据印度教瑜伽派之说法,此时行者之意识已能于外不依色境,于内不依投射而得直接审观一切法之本体(TATTVA)矣。  第六,专注一境(DHAARANA)胜...动能或能力。心气无二亦就是说,一切世、出世法皆由明觉之心和其无限之动能所投射变现而成。唯识宗言「万法唯心所变」 ,只说了一半的道理,另一半则是心所变之似外境并无实质之色法及四大种,此一切色法及四大...

    张澄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2054937.html
  • 憨山老学之思考方式与世间特质

    自信满满地宣称“以唯心识观而印决之”,三教万法就统统可以归宿到“唯心识观”的统辖范畴之中。憨山敢于如此雄心壮图,并非恣意夸大,因为在《起信论》“三界唯心转”的观法底下,三教的确不过乃吾人心识观念,投射...

    陈松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1755071.html
  • 纯印老人(4)

      儿媳秀琴特意去老人卧室,借着马路投射到室内的微弱灯光,见老人又把电灯闭了,摸黑在纫针。可见一个人若能做到心清如水,没有分别昼夜、轻重、苦甜……就都一如了。  (七)为纯印下跪意味着什么?  纯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3055087.html
  • 佛教正念的药方

    很糟糕,因为“你”和“境界”都会成为问题所在。重要的是你要保持一种鲜活感。不管你的体验是好的、坏的或中性的,不要把它们投射到未来。其实,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,这整个“活在当下”的观念是非常新颖的。我还...

    莎朗·沙兹堡、乔·卡巴金著 李孟浩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54155501.html
  • 喜乐与空无(2)

    在这个时候,我可以观想三身。先让自己融入空性,再做空性观想。至少要努力冥思苦想:所有现象,与生俱来就缺乏自性。想像你的心在观想空性的时候,也正在体验快乐。基于此因,思考著这就是“法身”,并进入大乐境界。然后,升起呈现“报身”的意图,想像出现光芒照射。接下来,经由意图的力量而成为“化身”,观想出现一面二臂大威德金刚法相。  从佛的整个肉身,特别是从心中的吽字音开始,发出光芒、投射十方,同时净化情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3755689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3)

    影响六根六尘的随顺觉性。   3、问:众生不著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委实也不容易啊!众生的心思如是投射反应自己也控制不了,知易行难,否则,众生学佛也不会退转。愿慈悲再示!  答:这是知难行易之法,很好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756672.html
  • 从《摩诃止观》看“烦恼即菩提”在天台圆教中的意义

    记忆和习惯之中,以一种固执的方式去把本来是无住的万法加以定相化,以为有一个真实的外在对象可以使我们或喜或忧,以为我们有一个实在的主体可以分别和感受这一切的对象,但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们头脑加以投射的结果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3357252.html